AI绘画:让想象触目可及
卫良平老师从“你认为的AI绘画是什么”入手,通过与小朋友的亲密互动建立良好的互动氛围。并不断拓展课程知识,巧妙地将AI绘画通过算法学习海量图像数据这一深奥内容转换成有趣的实践操作,从而让孩子们了解现在科技力量,为后续课程的动手实践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动手时刻:让学生亲生感受AI绘画
课程通过“文生图”和“图生图”两种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如何通过结构化提示词——如主体、背景、细节、色彩与风格等精准地描述自己想要的画面。通过中科迪曼自研平台—“青蛙编程” ,aigc.zhongkediman.com他们很快就看到了一张张有趣又充满科幻的图片。
课程的高潮部分是“图生图”动态制作环节。卫老师指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或某种物体,通过图片引导的方式对程序发出指令,从而绘制出孩子们自己想要的图片。同学们在绘制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AI技术的成熟与强大,也加深了他们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与理解,总体提升了同学们对于视觉艺术的感悟。
二 互问互答讨论环节
课后,同学们踊跃分享自己对AI的新认识,同时向老师表明了对于很多未知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助教老师同卫老师一起,一一为孩子们细心解答。并在学生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学解答,加深了孩子们对于视觉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欲。很多孩子表示:“老师,我太厉害了,几分钟我就“画”出了我想要的效果。”
三 实践与总结:卫良平老师致学生一封信
在课程结束后,卫良平老师表示有些话要对小朋友们说,他表示:“AI可以帮助人类,拓展人的能力。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AI可以大大帮助他们将想象力可视化,这是一种强大的正向激励,能有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对于科技的热爱。作为新时代的祖国的花朵,老师真挚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以致用,在寓教于乐中,爱上人工智能、在实践中绘制出自己的一片美好蓝图。真正做到的,把“虚拟”变成“现实”、把“美好”变成“实践” ,从小培养孩子们的“AI思维”,实现利用工具表达自我、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