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Animate”按钮的瞬间,一张超现实肖像化作流动的诗,Midjourney用20秒重新定义了AI视频生成的审美疆界。
当Runway、Pika等AI视频工具在长镜头与分辨率上激烈角逐时,Midjourney的V1视频模型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突围之路。作为其进军动态媒体的首款产品,V1并非简单复制传统视频生成路径,而是将Midjourney在静态图像领域积累的风格化基因深度植入动态创作。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图像-视频一体化工作流”:用户可延续原有的图像生成习惯,在产出满意静态画面后,一键触发动画转换。这种无缝衔接的设计,让数百万Midjourney老用户几乎零门槛踏入视频创作领域。
更深远的是,V1被官方定位为构建“世界模型”的技术垫脚石——它并非终极产品,而是实现“实时开放世界模拟”宏大愿景的关键一环。
一键动画转化:在Midjourney网页版生成或上传图像后,点击“Animate”按钮,系统自动输出4段5秒视频。初始长度虽短,但“扩展功能”允许对任一片段进行最多4次延长,每次增加约4秒,最终可达20秒左右。
外部图像激活:用户可上传非Midjourney生成的图片,标记为“起始帧”后,通过运动提示词赋予其动态生命,极大拓展了创作素材来源。
自动模式(Auto):系统智能生成运动轨迹,适合快速探索创意。实测中,输入一张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夜景图,选择自动模式后,霓虹灯光自然闪烁,空中悬浮车流沿曲线滑行,虽运动逻辑简单但视觉效果协调。
手动模式(Manual):通过文本精准导演运动细节。例如对一张宇航员肖像输入“镜头环绕推进,面罩反射星云旋转”,成功生成具有电影运镜感的动态片段。该模式赋予专业用户深度控制权,但提示词撰写需要一定经验积累。
低运动(Low Motion):适用于氛围感场景。测试微风中的花园场景时,花瓣飘落速度舒缓,头发丝轻微拂动,但偶尔出现画面完全静止的“伪动态”。
高运动(High Motion):在测试“恐龙追逐人类”场景时,镜头剧烈晃动,恐龙奔跑时肌肉颤动逼真,但快速移动导致部分帧出现腿部扭曲的物理错误。
超现实主义的胜利:一张多重曝光的雄狮肖像动画化后,落日背景的光晕渐变与鬃毛飘动保持高度一致性,静态图中的“Octane渲染质感”在动态中未出现断裂。
电影级光影控制:在“雪地赛车”测试场景中,车灯照射雪粒的漫反射、极光在车身表面的色彩映射等复杂光影关系动态连贯,证明其光影物理模拟的成熟度。
流畅动作生成:17秒长镜头展示人物从高楼跃下、空中翻转、滑翔的全过程,身体重心转移自然无断层,堪比专业动画关键帧绘制效果。
材质运动真实感:星巴克杯测试中,奶油晃动轨迹符合流体力学,杯壁冷凝水滴下滑速度与角度合理,旋转时杯身标签未发生扭曲——静物动态化的标杆级表现。
流体模拟不足:红酒倒入酒杯的测试中,液体上升至杯壁3/4处停滞,形成违反重力的“悬浮酒液”,暴露出流动物理引擎的短板。
多物体协调失效:“丛林孩童与动物”场景中,孩子左手在运动中出现异常增生手指,背景豹子移动速度与景深关系不符。
无需视频制作专业知识,图像创作者可在1分钟内完成首支视频生成。界面延续Midjourney极简风格,动画按钮与图像生成并列,符合直觉的操作流降低学习成本。
订阅制维持每月10美元起,视频生成消耗约为图像的8倍GPU资源。但按每秒成本计算,20秒视频总成本等同于单张静态图,相比Runway等工具降低25倍以上。
专业版用户(60美元/月)解锁“无限制轻松模式”,适合高频创作者。
无声世界的遗憾:所有视频输出均为纯视觉内容,环境音效、配乐需通过Audition等工具后期添加,音画分离显著增加完整作品创作链路。
叙事断裂:扩展生成的20秒视频实为多个片段拼接,缺乏自然转场与时间线编辑。试图创建“女孩走入车站-列车进站-登车离去”故事时,片段间动作跳跃无法衔接。
分辨率瓶颈:480p输出在手机端尚可接受,但投射到大屏时颗粒感明显,尤其在动态纹理复杂的场景(如燃烧的车辆)中细节模糊。
V1的发布标志着Midjourney四阶段技术路线的第二步落地:
图像模型(已实现)——静态视觉奠基
视频模型(V1)——赋予动态生命
3D模型(预告中)——实现空间导航
实时模型——完成即时响应闭环
当这些模块最终整合为实时开放世界系统时,用户将能操控角色在AI生成的3D空间中自由探索,环境与角色依据指令实时演算——这已逼近元宇宙基础架构的雏形。
Midjourney V1视频模型如同一柄双刃剑:它以惊人的美学控制力重新定义了AI视频的风格高度,却又受限于初代产品的功能残缺。其真正颠覆性在于将视频创作成本拉低至“一张图的价格”,让数百万设计师、插画师、社交媒体创作者瞬间获得“让画面活起来”的魔法能力。
在技术层面,V1更像是通向“世界模拟”的探路石,其价值不仅在于当下生成的20秒视频,更在于它揭示了这样一个未来——当动态创作变得如拍照般简单,人类的想象力将真正成为唯一的创作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