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绘图领域已积累庞大用户群的Midjourney,在今年6月正式跨越了静态艺术的边界,推出其首个视频生成模型V1。这一动作标志着创作工具的一次范式转变——艺术家、设计师乃至普通用户不再受限于单帧画面,而是能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精心绘制的图像转化为流淌着生命力的动态影像。
Midjourney的创始人David Holz将V1定位为通向“实时开放世界模拟”愿景的第一步。这并非一个孤立的视频工具,而是Midjourney生态的自然延伸,它巧妙利用用户已有的图像资产,让每一幅作品都蕴含了动态叙事的潜能。
图像转视频(Image-to-Video) 是V1的基石能力。用户无论是上传外部图片还是使用Midjourney生成的图像,只需点击“Animate”按钮,即可在几秒内获得四段风格各异的5秒动态视频。这种设计延续了Midjourney一贯的“多可能性输出”逻辑,让创意探索更加自由。
动态控制维度成为创作者手中的隐形导演工具:
低动态模式(Low Motion)擅长捕捉微妙变化:晨雾的缓慢升腾、树叶的轻柔摇曳、水面的粼粼波光,营造宁静氛围
高动态模式(High Motion)则注入戏剧张力:疾驰的飞龙、爆发的魔法光效、快速推进的镜头运动,适合广告和奇幻题材
时间延展魔法(Extend功能)让5秒的初始片段不再是终点。通过最多四次扩展,每次增加约4秒,用户可逐步构建最长20秒的叙事段落。每一次“延展”既是时间的拉长,也是情节的推进——花瓣飘落后化为蝴蝶,溪流延伸汇入湖泊,AI在延展中学习并延续画面的“故事性”。
1. 自动模式(Animate Auto)
对效率优先的用户最为友好:选择生成好的图像,点击“Animate”,设定动态强度,系统即自动解析画面元素并生成四段动态版本。零门槛的操作让初学者也能快速产出专业级动态内容。
2. 手动模式(Manual)
当创作者对运动有精确设想时,可切换到手动模式:
上传图像并标注为“起始帧”(Starting Frame)
用自然语言描述动作细节(如“海浪激烈拍打礁石”或“镜头环绕角色旋转”)
结合动态强度设定,实现精准动态控制
这一模式尤其适合分镜设计师与动画师,将脑海中的运镜转化为实际画面。
3. 延展创作(Extend)
在已有短片基础上,用户可选择:
智能延展(Extend Auto):AI自主延续画面逻辑,保持风格统一
定向延展(Extend Manual):输入新提示词引导后续情节,如“暮色渐沉,灯火点亮街道”
通过分段延展,用户能逐步构建20秒的完整场景,实现微型故事叙述。
V1模型采用“帧间插值+画格生成”双引擎驱动。AI首先解析静态图像中的潜在运动元素(如水流方向、云层形态),再通过插值算法预测中间帧变化,最后生成风格统一的连续画格。尽管目前输出为480p分辨率(约512px宽度),但其24fps帧率确保了动作的流畅性。
值得关注的是,V1对画面美学的坚持继承了Midjourney的基因。测试显示,生成视频在光影过渡、纹理细节上保持了艺术质感,尤其在插画风、幻想类题材中表现突出。一条由森林静图转化的动画中,藤蔓的蠕动、光尘的漂浮甚至蘑菇的微微开合,都传递出强烈的生命力。
创意工作者正将V1变为效率加速器:
插画师用20秒动态片段呈现角色设定集,让客户直观感受人物性格
建筑师将静态渲染图转化为漫步视角动画,展示空间流动感
独立游戏开发者快速生成场景动态背景,降低开发成本
社交媒体内容制作获得全新工具:
电商品牌将产品图转为动态广告(如旋转展示的口红、飘动面料特写)
教育博主用科学图解动画解释物理过程(如细胞分裂、行星公转)
自媒体将单张摄影延展为氛围短片(咖啡馆场景加入蒸汽飘动、顾客行走)
V1的定价延续了Midjourney的平民化策略——基础订阅($10/月)即可使用视频生成,大幅低于Runway、Pika等专业工具。更高阶的Pro套餐($60/月)开放“Relax模式”,允许无限次生成,满足重度创作者需求。
但Midjourney的野心远不止此。官方路线图揭示,V1仅是视频演化的起点:
3D生成模型正在开发中,将支持摄像机多角度渲染
实时模拟技术实验已启动,目标实现用户与AI世界的即时互动
音频同步功能有望在未来版本加入,解决当前无背景音的短板
技术演化的同时,版权争议如影随形。迪士尼与环球的诉讼直指AI生成内容中的角色版权问题。对此,Midjourney在条款中明确建议用户避免使用知名IP素材,并承诺为付费用户提供生成内容的商业使用权。
随着Midjourney将3D生成与实时交互纳入开发蓝图,一个更宏大的可能性正在显现:未来我们或许不再“生成”视频,而是“进入”由AI动态构筑的世界——调整光照角度观察建筑投影变化,推动剧情分支看故事实时演进,甚至让观众成为内容的共同创作者。
V1的诞生像是Midjourney投向数字创作湖面的一颗石子。波纹扩散之处,静态的边界开始溶解,画面的时间维度被重新唤醒。当每一幅图像都蕴含了运动的基因,创作的本质正在从“捕捉瞬间”转向“编织时光”。